樱花炭疽病防治

  
核心提示:症状:开花前后在幼嫩叶上形成茶褐色的圆形病斑,病斑相互愈合可引起叶处穿孔。6月份以后叶片变硬,叶面上病斑粗糙,为黑褐色小
         症状:开花前后在幼嫩叶上形成茶褐色的圆形病斑,病斑相互愈合可引起叶处穿孔。6月份以后叶片变硬,叶面上病斑粗糙,为黑褐色小型或大型及不规则形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并引起枯芽。
 
         病原:病原菌为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an)Spaulding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小丛壳属。无性阶段为GloelsporiumfructigenumBerk.属半知菌的黑盘孢目盘圆孢属。 
         侵染途径:病菌以菌丝在枯死的病芽、枯枝、落叶痕及僵果等处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借风雨传播为害。发病潜育期在成熟果实上为2-4天,幼叶上为4天,老叶上则可长达3-4星期。 
         因本病靠雨水传染,所以降雨多的年份,发病相应较重。病菌发育温度为10-30℃,以25℃为最适。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菌源,即彻底清除树上病枝、僵果。 
         谢花后半月,病菌开始侵染时,喷布第一次药剂,可选用多菌灵与代森锰锌混剂(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混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多菌灵与退菌特混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混加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