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油松红脂大小蠹暴发成因及防治策略

  
核心提示:红脂大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大小蠹属,主要危害多种类型的松树。经专家鉴定,该虫在我国属于新记录种。该虫1998年秋季在我省的沁水
红脂大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大小蠹属,主要危害多种类型的松树。经专家鉴定,该虫在我国属于新记录种。该虫1998年秋季在我省的沁水、阳城等县的部分油松林内首次发现,此后陆续在全省各地发生。截止2000年底,全省发生面积达到24.80万hm2,其中成灾面积12.90万hm2,造成3516万株成材油松枯死。虫害发生区涉及全省8个市(地)的54个县(市、区)和8个省直林区的74个林场,严重受害林地有虫株率达80%,油松死亡30%。在黑茶山林区,全区12万hm2油松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对全省林业建设和正在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扩散,从根本上控制其危害,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红脂大小蠹工程治理项目。本文就红脂大小蠹的暴发成因及防治策略作一简要分析与探讨。

一、红脂大小蠹的暴发成因

    根据红脂大小蠹在我省的危害性状和对发生历史的追踪调查,专家推测分析认为,该虫可能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从北美洲进口带皮松材传入我省。因初期种群数量少且在干基部和根部取食危害,不易被发现,种群定殖后由于天敌滞后,使得种群繁殖缺乏有效的抑制因子,加之该虫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所以对松树的危害迅速蔓延。

(一)连续几年的“暖冬”导致该虫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

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调节红脂大小蠹种群密度的自然因子除各种天敌外,冬季低温可将越冬幼虫、蛹、成虫大量冻死,对种群密度的增长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笔者认为,红脂大小蠹的大面积暴发,与前几年连续的“暖冬”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夏季持续的高温干旱也可导致树势衰弱,对害虫的暴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经营管理粗放,导致红脂大小蠹的侵入危害

红脂大小蠹以成虫侵入伐桩、衰弱木、受伤木,濒死木为主,侵入树体后在韧皮部钻蛀取食,同时开始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幼虫、成虫同时取食树干韧皮部,环树干韧皮部取食一周后即可造成油松死亡。该虫繁殖速度快,每头雌虫产卵量高达100余粒,几头成虫侵入1株树后即可造成全部死亡。由于松脂对该虫具有强烈的诱集作用,受技术、人员素质和资金等条件的影响,油松林抚育后留下的伐桩和受伤木未能及时清除,加之边远林区存在着偷砍滥伐现象,这些粗放的经营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红脂大小蠹虫对松林的侵害。

(三)大面积油松纯林是虫害蔓延的物质基础

红脂大小蠹作为次期性害虫,主要危害树势衰弱的油松。就黑茶山林区来讲,油松人工林都是大面积的纯林,部分天然油松林也主要生长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山地,树势相对衰弱,这就为红脂大小蠹的蔓延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二、红脂大小蠹防治策略的探讨

当前对红脂大小蠹工程的治理对策,主要按照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四个转变”的精神,根据按类划区,分区治理的原则,在一般治理区即虫害发生的外围区域,加强监测和检疫,严防害虫传入;在重点治理区即具有红脂大小蠹疫情的发生区域,要先在虫害发生的边缘地区,采用拔除疫点、化学防治与消除虫害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包围封锁,形成防治隔离带,限制虫害继续向外扩散,然后由外向内集中分片治理,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

(一)主要防治方法及问题

防治红脂大小蠹对我省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目前,生产上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一是把树干用塑料布密闭后用氧化铝熏杀;二是毒丸虫道封闭熏杀。三是采伐清理枯死木和濒死木。上述方法对于控制红脂大小蠹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防治速度慢、技术高、投资需求大、漏气现象多。树干密闭熏杀技术要求严格,不能有漏气现象,而且成本很高,每株树费用3.50元;毒丸虫道熏杀虽然效益高、投资少、易操作,但对于侵入较多的树也无济于事。采伐清理迹地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但费用更大,而且不易操作,难以作为长期性措施使用。

(二)积极探索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新方法

红脂大小蠹的暴发暴露出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且日益恶化。近年来,人为的过度间伐,使油松林郁闭度降低,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再加上持续的暖冬,致使红脂大小蠹暴发成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红脂大小蠹治理工程的基本思路,即在重点发生区外围的疫点拨降和中心区域压缩虫口密度的前提下,增加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监测检疫为主导,以生物防治为技术依托的治理思路。这样不仅治理的思路会更加清晰,采取的措施也更具有操作性,可阻止新疫区的发生,压缩现有疫区面积,将红脂大小蠹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控制红脂大小蠹危害的新技术、新方法。首先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科学营林,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第二,要以生物措施为依托,降低现有疫区虫口密度,实现有虫不成灾。要加大在天敌、植物性引诱剂、饵木和增脂剂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第三,要加强检疫和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疫区检疫是避免红脂大小蠹人为远距离传播的唯一有效途径,完全可以阻止害虫向周边地区蔓延。监测是发现和判断外围区域林木是否受到该虫侵害的有效措施。因此,搞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就可以在害虫初发生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把害虫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经济损失。
【作者简介】刘建光(1970--),男,大学本科,现任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黑茶山分局局长,林业工程师。

栗永红(1974--),男,大学本科,现任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河口林场党支部书记,林业助理工程师。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