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及其推广前景;异砧(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是于1965年试验成功的,1993年曾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被原国家林业部列为100项重点推广成果之一,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有了崭新的应用前途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新内容。首先,无性系人工林已成为国际造林事业的高新技术,它省去了为培育林木良种而建立无性系种子园这种传统的费时费钱的常规做法,大大缩短了林木良种的繁育时间,并保证优良遗传品质的纯度和质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嫁接是无性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樟子松嫁红松接技术可以应用于培育红松无性系人工林。其次,天然红松林采伐殆尽,红松人工林只有少部分刚进入结实期,开始少量结实,红松种子产量逐年下降,而国内外市场对红松种子需求日增,价格不断上扬。因此,红松果林的营造已成为东北林业部门的共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营造红松果林,樟子松是早期速生树种,抗性强,可以促进红松提早结实,并可在土壤瘠薄的向阳陡坡、沙地、碱地和红松自然分布区之外的寒带以及樟子松引种成功的地区,通过樟子松嫁接营造红松果林。这对于改善林业结构,缓解林业“两危”,提高农场职工的生活水平起重要作用。
1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主要内容
1.1 技术的来源及推广目的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是2004年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与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该项技术是针对红松造林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造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的问题而进行推广的。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来缩短红松的生育周期,以达到提前结果、提前采伐的目的。从而最终确定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两个主攻方向:一是建立以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为目的的樟子松嫁接红松人工用材林;二是建立以生产林木良种为目的的樟子松嫁接红松种子园。
1.2 应用于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
a.砧木的选择 试验中采用了多种砧木,来进行多组合的嫁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2针一束双维管束的樟子松为砧木同5针一束单维管束的红松嫁接,成活率高,亲和性良好。
b.组合设计 设计组合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砧木和接穗要有较高的亲和性,才能保证嫁接成活;二是砧木与接穗的生物学特性要互补。红松主要优点是木材质量好,综合经济价值高:缺点是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早期生长慢。所以,选择的砧木应是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树种。根据以上原则,选择了乡土树种樟子松作为组合设计的首选树种。
c.嫁接亲合力的对比 亲合力的高低主要反映在嫁接成活率和伤口愈合上。据对比,用樟子松作砧木,其成活率都在85%以上,与同砧嫁接相比,只相差1%左右。伤口愈合良好,虽然有个别植株存在“大、小脚”现象,但不妨碍嫁接植株的正常生长。
d.推广后的效益分析 据资料表明,樟子松嫁接红松材积生长速度是红松的2.04倍,大大提高了红松对不良立地条件的适应性,由此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据测算,每株嫁接的管理费用为0.40元,每公顷嫁接1000株,造林费用共计400元。按目前的生长速度推测,采伐期可缩短20年;按目前售价,直径40cm红松价格为1500元/m3,每公顷生产木材300m3,可提高售价1.2万元.按复利公式计算,每公顷投入2692元,产出1.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4.5。
2 樟子松嫁接红松的技术要求
2.1 嫁接方法和嫁接起止时间的对比
为迅速建立起红松无性系果林,提高嫁接成活率,对嫁接方法和最佳嫁接时间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先后采用了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劈接法、舌接法和短枝接法,结果以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劈接法、舌接法生长量最大;短枝接法繁殖系数最高。同时,还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嫁接试验,其目的是缓解春季劳力紧张与育苗和造林生产矛盾的局面,结果为春季成活率最高、夏季最低、秋季居中的一条U形不同嫁接时间的成活率曲线,为秋季嫁接的可行性开了先河。
2.2 砧木的选择方法
在苗圃培育樟子松砧木,第1年新播,第2年移栽,密度为50株/m2,株行距为13cm×15cm,对需要嫁接的苗木最好用营养钵提高上山定植的成活率。第3年春季即可嫁接从红松天然林优树(树龄120~160年)上采的接穗。第4年春季上山定植。如果优树是从人工红松林(树龄25~40年)中选的,则接穗要比天然红松林优树的粗1倍以上,砧木粗度达不到要求,需经过独特的技术措施处理,即对S1—1型苗木进行抹芽、施肥,使主径生长迅速,第3年即达到要求。苗圃的土壤和水、热、肥等条件较好,嫁接效率高,每人每日可嫁接100~120株,嫁接成活率可达90%~97%,嫁接苗上山定植的成活率可达80%~85%。
2.3 接穗的选择与嫁接后的管理
a.接穗的选择 红松种子的产量除营养状况外,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遗传力可达0.8以上。因此,在采集接穗前,应特别注意种子丰产优树的选择工作。
b.嫁接后的管理 主要是剪砧、解绑、修剪和扶育管理技术及检查验收标准。
2.4 高枝嫁接的试验
为适应市场对红松种子的需求,开展了红松无性系果园营建技术的研究,即把现有的实生林改建成无性系果林。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生长健壮,树高1.0~1.5m,密度900~1100株/hm2的人工林,采用高枝嫁接的方法改建成红松无性系果林,选择以生产种子为目的的优树,使红松果林的结实期由20年缩短至4~5年。
3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推广前景
3.1 技术推广的资源条件
黑龙江省是红松的故乡,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掠夺式采伐,但由于林业工作者的努力,仍然保存有一定面积的红松天然林资源,可谓资源丰富。黑龙江垦区经过两代北大荒人的开垦和经营,人工林面积已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且纯林较多,其中樟子松林也有相当的面积。可以通过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提高森林的价值,改善林分结构。
3.2 技术推广的前景分析
由于近几年红松种子采收的效益可观,农场职工对红松种子经济价值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目前人工林生产的种子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且经营管理也十分不便,迫切需要建立见效快、产量高、品质好的种子生产基地。其次是建立示范林,让农场职工亲眼目睹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再次是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和宣传资料等进行科普教育,扩大影响,使农场职工对该项目的推广认识更深刻,积极性更高。农场也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坚持“谁投资、谁承包、谁受益”的原则。具体实施工作中要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采取统一规划、个人投资、分户承包、收益归己的经营体制,使职工能够充分认识到该技术的前景。(1.黑龙江省入五五农场,密山158327;2.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林业局)
(第一苗木站 樟子松栽培种植技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