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樟脊网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核心提示:【危害】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汁,被害叶正面呈浅黄白色小点或苍白色斑块,反面为褐色小点或锈色斑块。严重被害时,全株叶片苍白
    

【危害】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吸汁,被害叶正面呈浅黄白色小点或苍白色斑块,反面为褐色小点或锈色斑块。严重被害时,全株叶片苍白焦枯,无一幸免,对树势生长发育影响颇大,而对3m高左右的幼壮年树,为害更甚。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3.8mm,宽1.6~1.9mm,体扁平,椭圆形,茶褐色。头小,腹眼黑色,单眼较大,触角稍长于身体,黄白色。头卵形网膜状,其前端较锐,盖没头;前胸背板后部平坦,褐色;密被白色蜡粉,侧背板白色网膜状,向上极度延展;中脊亦呈膜状隆起,延伸至三角突末端。三角突白色网状。前翅膜质网状,白色透明有光泽,前缘有许多颗粒状突起,中部稍凹陷,翅中部稍前和近末端各有一个褐色横斑,翅末端钝圆。足淡黄色,跗节浅褐,臭腺孔开口于前胸侧板的前缘角上。胸部腹板中央有一长方形薄片状的突环。雌虫腹末尖削,黑色;雌虫较钝,黑褐色。

卵:长0.32~0.36mm,宽0.17~0.20mm。茄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期淡黄。

若虫:一龄体长0.5mm,宽0.2mm左右,椭圆形。初时乳白色,取食后为淡黄,腹背暗绿,各足基节黑色。头圆鼓,腹眼稍突出,红色;触角4节。头部前端具长刺3枚,呈三角形排列,头顶两侧及前、中胸侧角上各有长刺1枚,中胸背板上有短刺2枚,腹部背板上有短刺4枚,两侧缘各具长刺6枚。二龄体长0.9mm,宽0.3mm左右,腹部两侧缘的长刺变为枝刺,三龄体长1~1.2mm,宽0.4mm左右。任稍平扁,黄褐色,腹部墨绿色,触角第3节端部膨大,第4节略成纺锤形。前翅芽达第二腹节前缘。体上各刺均成枝刺。四龄体长1.4~1.5mm,宽0.5~0.6mm,黄褐色;翅芽和腹部墨绿色。触角第3、4节端部稍膨大。前胸背板后缘中部稍向后延。延伸部分的中央两侧各具白色短刺1枚。翅芽达第3腹节中部。五龄体长1.7~1.8mm,宽0.9mm,触角第2节极短,近圆形,第3、4节端部不膨大。前胸背板中央两侧各具长刺一枚。 

【发生规律】一年4代,以卵在寄主的叶片组织内越冬,第1代若虫于4月下旬孵出,5月中旬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成虫死亡(广东海南地区,3月下旬可完成第一代)。第二代若虫于6月上旬末至中旬孵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7月上旬至7月下旬产卵,8月上旬成虫死亡。第3代若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孵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羽化,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初产卵,9月中旬成虫死亡。第四代若虫8月下旬至9月下旬孵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羽化,9月底至11月中间产卵过冬,12月上旬成虫全部死亡。  

成虫和若虫性喜荫蔽,不甚活泼,卵成行产于叶背主脉和第1分脉两侧的组织内,疏散排列,上覆灰褐色胶质或褐色排泄物。每叶有卵多达83枚。  

【防治方法】5月上旬,喷施50%杀螟松1000~2000倍,或25%速灭威或25%西维因400~600倍。一般在喷药后全年得到控制,但仍应随时留心检查,如发现某一代虫口密度回升较快时,仍需防治一次。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