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沙区栽培方法;
1 提前整地蓄水,采用穴状反坡整地
整地规格:长40cm,宽40cm,深40cm,株行距2m×3m,每666.7m2110穴。沙块打碎,草根拣净,穴缘修筑坚固;使沙地疏松多孔,改善沙地物理性状。穴面稍向内倾斜(20°以上),使荒漠沙地变成局部阴坡。整地时间:7月15日至8月15日。夏季降雨量最多,7-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春季雨量少而干旱,4-5月最为严重。针对这样的降水特点,就可以在秋季造林前3个月整地,春季造林前8个月整地,尽量把雨水存蓄起来。而樟子松造林必须提前一年预整地,至少整地后要经过一个雨季。2003年在沙区做了些对比,经过穴状反坡整地的地方,成活率达96%以上,而相邻的同一地方未经整地的沙地,其成活率在49%以下。干旱沙区整地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存蓄更多的水分,把阳坡变为阴坡,改善和营造局部环境条件,使幼树在沙区享受着阴坡环境,减少光照强度,这种穴状反坡整地,省劳力,成本低,而且在沙区确实很有成效。
2 沙区育苗沙区栽,当地育苗当地栽
干旱沙区,土壤贫瘠,造林不易成活,一定要沙区育苗沙区栽,当地育苗当地栽。樟子松是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也是一个先锋树种,樟子松喜光,耐寒,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沙区土壤水分: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土壤。樟子松在沙区有很强大的根系,其主根和大量侧根能深入到沙层80cm以下。其它一些毛侧根向四周扩张,根系还有大量的外生根菌,可增强吸收能力。加之其针叶具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下陷,棚栏组织发达,故叶面蒸腾量小,消耗水分不多,因此,樟子松在沙区是一个理想的造林树种。
3 选用大苗壮苗造林
苗木质量既能决定造林成活率的高低,又能决定幼树生长的好坏。干旱沙区樟子松造林,一定要选择根系发达,顶芽饱满,高径比例适当小一些的壮苗,以抵抗外界的不良环境。春秋季栽植樟子松,选2年生地径粗0.40cm 以上的壮苗,不打泥浆不假植。实验证明,在时间、立地条件、技术措施都相同的条件下,营造的樟子松,由于苗木质量不同,苗木处理的方法不同,其成活率与生长情况差异很大。
4 认真保护好苗木
造林需要良好壮苗,刨苗时,在苗行一侧挖比苗木根系深的沟,再将苗木刨起,把土抖掉,在清水里湿润一下,装入塑料袋(外边要套麻袋)。运到造林地,及时在清水里浸泡6~7d以上,使其充分吸水,随载随起苗,起苗后把苗木放在盛有能淹没苗木根系以上的小塑料桶里,确保苗木根系时时不离水,防止风吹日晒,这种方法,根系湿润,缓苗期短,成活率高,当年抽生的新梢平均高12cm,生长健壮抵抗力强。
5 适时栽植,“深栽少露”,栽后覆膜
生物学上最适宜栽植期是根的再生作用(生根能力)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与生根有关的造林地条件土根含水量及地温,最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时期。因此,正确掌握造林时期,也是决定造林成活的基本因素,就樟子松干旱沙区造林来说,最佳时间:春季3月15-4月15日;秋季10月15-11月15日。栽植坑的深度必须达30cm 以下,靠坑外边的壁要垂直,栽植时把苗木放在靠坑外边的阴面直壁上,使苗木顶芽部分露于地面,根系须舒展,不窝根,填土踏实后,用2cm厚的虚沙覆盖穴面,栽后顶芽部分露于地面,周围针叶紧拢在一起,这样在造林时和栽植后缓苗期短,既可减少和关闭苗木本身叶片气孔对水分的失散,苗木也易于从沙中深处取得更多水分,把消耗变为吸收,有利于成活。栽植后,穴面覆盖50cm×50cm的农用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中间要横切一道5cm长的口子,使预先定植好的樟子松苗木从中间钻出,苗木钻出塑料薄膜时要小心,防止损伤和撞掉苗木针叶。并将横切的塑料薄膜横向覆盖在穴面反坡上,再用4cm厚的虚沙覆盖整个塑料薄膜,四周压紧压实,使苗木顶芽部分露于地面。塑料薄膜边缘要压5cm 厚的沙子,以免风刮起。其作用:
(1)保水;
(2)保温,保肥,昼夜温差小;
(3)压制穴-内杂草生长;
(4)保护地膜长效性,不让风吹日晒(可达3a之久);(第一苗木站 樟子松栽培种植技术专题)
(5)塑料薄膜上覆盖虚沙起到一个“人造石板”的作用,要比单纯的塑料薄膜好的多,使穴面反坡的水分跑不掉,长期保持湿润状态,给幼树创造一个生长的良好环境;
(6)一年四季所降得雨水还可以通过塑料薄膜上的口子,四周边缘渗透到幼树周围和农用薄膜下边,以供幼树的正常生长;
(7)可使幼树和沙紧紧地抱为一体,减少了风的摇曳,使幼树附近没有缝隙。通过反坡整地,培育良种壮苗,苗木不打泥浆不假植,苗木浸水泡根,栽植“深栽少露”,穴面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整个覆盖虚沙等一系列造林措施,当年造林成活率在96%以上,3~5a保存率在90%以上,造林一次成功,中间不补植,幼树长势良好,同时显示出新法的特别之处,对幼树的寒害,冻害,霜害,冻举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也是解决营林生产这一灾害的唯一途径(第一苗木站 樟子松栽培种植技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