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苗木站 苗木栽培管理资料:水生植物病害防治技术:植物一般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各自群体的生物学特征,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与其它生物形成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平衡关系。当环境条件剧烈变化,超出适应限度或遭受致病生物的侵袭,使植物的正常新陈代谢遭到干扰和破坏,此现象可认为植物发生了病害。
水生植物的病害主要可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形成致命性危害的一般为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危害极大。防治不及时,造成产量下降,品质低劣,失去经济价值。主要病害有腐败病(鸢尾科植物)、黑斑病(莎草科植物)、纹枯病、病等,常表现出腐烂、花叶、畸形、叶斑等症状。
现在随着气温的不断提高,水生植物各品种的病害的发生机率也比前期上升了许多,那么在管理中怎样去有效的去减少与防治病害呢?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操作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加强水肥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尤为重要。水生植物一般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生长比较粗纩和管理相对简单。其实不然,水生植物和其它的观赏植物一样,从发芽到开花结果,完成整个生长过程,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对于各类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非常大,其中包括常用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吸收了铜、锌、锰等微量元素。所以,“合理的水肥管理”,能够促使植物健壮生长,从而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如下几项措施的实施:
1、水生植物的水管理,能否借鉴水稻的栽培技术。水方面,苗期水适当,保持浅水层,保水回清,分蘖期,浅水勤灌,后期,适时晒田,复水后,保持干干湿湿,做到前水不见后水。这样一般可以起到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可以调节控制田间的小气候,适度的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不利病害的发生;
(2)可以增强土壤的含氧量及土壤的氧化能力清除土壤还原性有毒物质,有利于根系的发育。
(3)可以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2、肥料方面,可采取“前促、中控、后保”法,注重早期施肥,约60%--70%的氮肥作基肥,花前花后结实期30%--40%,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主攻结实期。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增施磷钾肥,适量施氮肥为原则,生长期每隔15天施用肥料一次,连续施用2--3次。若氮肥施用过多,则易导致植物疯长、抗逆性差、易倒伏、易感病等问题。一般施肥时,可以结合灌溉时进行。
3、日常管理中,药剂防治也不容忽视。但是,药剂防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和补救措施,应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如在病发前期或病发初期就要用药,常用杀菌药剂一般有80%大生、75%百菌清、70%甲基拖布津、5%井冈霉素等,浓度宜掌握在800—1000倍左右,亩用量在150克/亩,施用时以7天为一个周期,连续施用3次。
植物的栽植密度应该合理化,栽培时应该适时的抽稀调整,及时的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增加通风度和除湿率,以改善植株的生长空间,减少水生植物的感病、致病率。
另外,可适当改进耕作制度,合理轮作,土壤冬耕翻深,减少病原体越冬寄生率。
总而言之,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栽培技术,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抗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