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破肚病的防治技术

  
核心提示:【症状】杜鹃下部的茎杆韧皮部被害坏死,木质部裸露在病部有小黑点产生。【病原】病原为真菌,小麦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trit
    【症状】杜鹃下部的茎杆韧皮部被害坏死,木质部裸露在病部有小黑点产生。

     【病原】病原为真菌,小麦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tritici).

     【发生规律】一般在梅雨季节发生,凡造成茎部损伤的因素均会加重发病,例如虫伤、机械伤、摩擦损伤等。

     【防治技术】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每隔l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之后,病情可得到控制。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