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柏梢枯病又称柏疫病。1983年在江苏省首先发现,而后安徽、上海等省市相继发生。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均有为害。 铅笔柏梢枯病主要为害苗木,10年生以上林木为害甚轻或很少为害。该病除为害铅笔柏(Sabina virginiana)外,接种成功的寄主尚有桧柏(Juniperus formosana)、蜀桧、河南桧(S.chinensis var.henanbai)、柏木(Capressus.funebris)、绿干柏(C.arizonica)、墨西哥柏(C.lusitanica)、中山柏(C.lusitanica cv.Zhongshon)、意大利柏(C.sempervirens)、藏柏(C.torulosa)、巨柏、日本扁柏、绒柏、日本香柏、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以及刺柏、福建柏、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日本柳杉(C.japonica)、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等,但普遍发生引起严重为害的是铅笔柏和蜀桧。
症状
铅笔柏梢枯病是一种危险性苗期病害。主要为害1~3年生苗木,引起嫩梢枯萎直至幼苗死亡,病害的最终症状与其他非侵染性原因致死的苗木相似。病菌一般是先由小侧枝开始侵染,然后扩展到主茎上。初期在嫩梢某部位出现溃疡状病斑,逐渐扩展围绕嫩梢,病斑周围针叶失绿并迅速枯黄。其他部位针叶,尤其梢端针叶仍保持绿色。当病斑继续蔓延扩展并深入皮层内部,皮层腐烂,整个被害梢枯死。病斑向下蔓延扩展,数天内导致全株死亡。病斑呈灰白色,后期在病斑上和周围枯死的针叶上可见黑色小颗粒状子实体。遇阴雨天气,在子实体部位可见奶油色孢子堆或卷须状孢子角,干后变脆。此种症状发生在铅笔柏生长期间,称为嫩梢枯萎型。另一种症状为半枯型,主要发生在初春苗木开始萌动时,受害苗木为2年生以上移植苗,苗木的上半端整段枯死,在上年新梢基部可见灰白色病斑及黑色颗粒状子实体。剪除枯死部分,苗木仍可继续生长。
病原
病原菌是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ra Hahn)。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为凸镜形或圆锥形,初埋生于寄主体内,成熟时其上部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器单生,开口部位组织加厚,褐色或黑色,有不规则的孔口,在孢子座下方有时可见其组织增生出来的不完全的隔壁组织。分生孢子器为134~378μm,分生孢子梗短,丝状呈圆锥形,大小为10~15μm×1~2μm。a型孢子单胞无色,长圆形至椭圆形或为二端不尖的纺锥形,具有2~3个油点,大小为6.4~11.6μm×2.5~3.9μm。b型孢子单胞,无色,丝状,常略弯曲呈S型或上端弯成钩状,大小为18~24μm×1μm。在潮湿条件下,孢子混在胶质中自分生孢子器孔口排出奶油色的分生孢子堆或卷须状分生孢子角。 病菌在PDA或玉米粉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良好。一般能产生橙黄色色素和桔红色结晶体,色素在基质中扩散,常常超出菌落边缘。a型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20~23℃,30℃时虽有发芽但芽管不正常,在相对湿度90%时有部分发芽,100%时发芽最好。低于90%相对湿度则不发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23~25℃,35℃时基本停止生长。菌丝体在pH值3.2~8.0时都能生长,但以pH值4.0~5.5时为最好,病菌a型孢子发芽的酸度要求同菌丝体生长基本一致。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3月底到4月上旬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器,经雨水飞溅传入刚刚萌发的幼嫩新梢上,作为初次侵染源。5月中旬在被侵染的新梢部位始见子实体,5月下旬为盛期。病菌孢子再次侵染,以后病菌不断重复侵染,直到10月底病菌逐渐停止侵染,进入越冬状态。病菌以伤口侵染为主,但幼嫩梢无伤也能侵染。菌丝体同样具有侵染能力。铅笔柏种子不带梢枯病菌。 病害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呈点状或块状分布,发病后期普遍感染。病害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量和雨日天数。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高峰,主要在梅雨季节。6月至7月上旬病害呈直线上升,发展极为猛烈和迅速。铅笔柏秋梢生长阶段若降雨量少,天气干旱,病害发展缓慢,高温干旱的天气病害难以流行。湿度大,病害易发生,低洼潮湿或积水的圃地,发病率高。病害的发生与树种类型关系密切,刺状针叶类型比鳞状针叶类型感病率高。病害的发生也往往与苗木的密度和苗木生长速度呈正相关。
防治措施
病害的防治必须坚持综合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在感病寄主的重茬地和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的圃地育苗。提倡用芽苗移栽,替代撒播育苗。控制苗木密度,及时揭帘,降低苗床湿度,控制氮肥用量,避免苗木徒长。育苗技术措施得当,对防治此病的发生关系甚大。 在病区育苗或已有病害发生,要坚持定期喷药。据美国报道用50%苯菌灵0.5磅/英亩,在苗木生长期内,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可以有效地控制住1~2生苗木的病害。采用40%多菌灵,或40%灭病威或4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500倍,每隔10天喷药一次,也能有效地控制住病害发生和蔓延。在发病初期,铲除发病中心病株,并用杀菌剂喷洒保护,效果明显。在天气晴朗时,采取人工剪除病枝,减少侵染源。要避免用带病苗木造林,一旦造林地发生,最好立即拔除,并对其四周苗木喷药保护。选择抗病铅笔柏类型可以减轻为害,淘汰刺状针叶型易感病苗木。加强苗木检疫,避免病害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