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大树嫁接繁殖砧穗组合成活研究;
我们搜集在种质资源时,大多是采收种子,育苗造林。但是由于山茶种子播种以后,不少品种幼苗遭到了夏季高温干旱的天气后,致使大量种和品种幼苗死亡;后来虽然在荫棚下幼苗成活了,但在造林后的一、二年内,这些种又相继死亡;这主要是来自低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这些山茶种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生长的,当环境条件的改变因为能适应而死亡。通过采穗条,用大树作砧木嫁接繁殖搜集不同山茶品种获得成功,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因此,我们申报批准项目后,开展了“山茶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和利用,建立基因库的研究”,经过五年的协同攻关,用大树嫁接共搜集山茶物种90多个,山茶种、茶花品种等共600个左右;大树嫁接达13500株,其中茶花品种约5000株,面积达200亩,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山茶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山茶种质基因库。同时,开尽了嫁接成活率、适应性、生长、抗寒性和染色体等多方面的研究。该项成果经过部、省鉴定,获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它的建立和利用,充分显示了山茶种质基因库的科学价值,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山茶大树嫁接成活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山茶种质基因库分别在浙江富阳、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广西南宁和福建福州五处设点。砧木以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主,另还有浙江红山茶(C. chokiangoleosa Hu)、小果油茶(C. meiocarpa Hu)、南荣山茶(C. nongongensis Hu)、越南油茶(C. vietnamensis)。砧木树龄为18~20年生。嫁接前一年对林地进行一次开垦,以提高成活率和生长。
嫁接时间安排在第一、二年的每年5月底至6月20日前后结束。浙江、湖南、广西和江西四个点按统一的时间、方法和要求,采穗进行嫁接。方法主要有撕皮嵌接法和切接法二种。田间设计随机排列,重复十次,每个品种嫁接50个砧穗。接穗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嫁接成活以后,在阴天和傍晚时解绑,并做好去荫、扶正和管理等工作。最后进行成活率等调查。
二、试砧结果与分析
1、利用普通油茶大树作砧木嫁接,大大提高了种质资源的适应性,保存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加快了搜集和繁殖的速度;山茶属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水平分布从热带北部到亚热带北部,甚至温带南部,纬度相差15度;垂直分布以低丘岗地到海拔高达2800m的高寒山区,生态条件特别是温度差异大。试将生长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种和品种,用实生繁殖时保存,建立基因库,经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如腾冲红花油茶(C. reticulata Lindl. f. simplex sealy)、全缘红山茶(C. subintegra)、云南山茶、金花茶等等,都经不起夏季的高温干旱和冬季严寒而先后死亡。利用普通油茶大砧嫁接,无论是低纬度、低海拔的种,还是高纬度、高海拔的种,集中到一点以后,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提早开花。这是因为它充分利用了大砧发育的成熟和强大的根系及适应性强的特点;嫁接成活以后,当年就能抽梢生长,明显地加快了嫁接树的生长发育过程。实生的云南山茶、腾冲红茶油茶等一般需要8~10年生以上才能开花,但嫁接植株2~3年就开花。这不但丰富了种质基因资源,大大提高了它的适应性和生长,还缩短了育种周期,提早开化,提前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嫁接成活率高,亲和力强:从普通油茶作砧木,嫁接的60多个山茶种,如全缘红山茶、杜鹃红山茶、短管红山茶、栓壳红山茶、毛籽红山茶、尖萼红山茶、怒江山茶、大果红山茶、南山茶、金花茶、厚叶红山茶、威宁短柱茶、抱茎茶、大头茶、重庆山茶、瘤果茶等等,成活率都很高,在80%~100%,这说明亲和力较强。同时还看出,在不同搜集地点,同一个物种,嫁接的成活率相差不大;嫁接三、四年以后的不同种生长发育良好,并开花,未发现不亲和的表现。以普通油茶大树作砧木,嫁接云南山茶,如‘富桃红’、‘小桂叶’、‘品红’、‘玉带红’、‘大红袍’、‘紫袍’、‘松子鲜’、‘风山茶’、‘菊瓣’、‘大玛瑙’、‘狮子头’、‘菊片’、‘大理茶’、‘童子面’等40个品种,一般成活率在70%~90%,只有‘童子面’为20%。从多年的嫁接实践看,凡名贵品种,不管是华东山茶,还是云南山花,不但成活率要低些,而且生长亦慢些。另外,不管是华东山茶、茶梅,还是从国外引进的各种茶花品种200多个,嫁接的成活率都很高,如‘大卡特’、‘林肯’、‘舞女’、‘太阳神’等成活率为90%以上,并生长发育良好,三年以后全部开花。此外,用浙江红山茶、小果油茶、南荣山茶等作砧木嫁接各类品种的茶花,其成活率与普通油茶作砧木的成活率相差不大。但用茶梨(C. octopotala Hu)和博白大果油茶(C. crpoelliana Hu)作砧木时,所嫁接的成活率就差些。从所采用的二种嫁接方法看,成活率都较高,但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撕皮嵌接法形成树冠快,但管理要细致,若是断砧、解绑不及时的话,会影响成活率和当年新梢的生长。切接法由于砧木是先断砧嫁接,养分集中,成活以后新梢一簇生长多、分枝多,要注意适当去萌和扶正,否则会影响生长。这样,5~6年即可培育出理想的庭院绿化的大山茶花树。
从调查看出,成活率、保存率的高低与嫁接技术和当年的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嫁接当年夏季如遇上高温干旱的天气,成活率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当冬季早霜提前来临时,而且降温突然出现或幅度较大时,保存率亦会受到一定影响。在选适合本地区生长的种或品种作砧木时,它的保存率高低,抽梢强弱,这还与嫁接的品种有关。有的品种成活率高,但抽梢率低,不但当年抽梢少,就是第二年抽梢数量亦不多。抽梢强度,多少对形成树冠的早迟和大小都有很大的关系。像‘六角银红’、‘十八学士’、‘和尚’等大多数品种,一般5~6年就形成了很大的冠形。要形成理想的树冠,最好每棵砧木嫁接砧木个数多些。以4~6个大枝作砧木,嫁接高度在1m左右。利用大树嫁接,解决了我们搜集珍稀品种不受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生长下种的生态条件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山茶种质资源的适应性和范围,扩大了品种栽培区,又能集中一地对种质资源开展多项试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同时,它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多品种、花期长、形态美的茶花大树,对美化环境、庭园绿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3、植株的生长与生产力:由于是利用油茶大树作砧木嫁接,平均每株嫁接砧分布为4~8个,充分利用了大砧生长快和强大的根系特点,嫁接成活以后生长快,能在短期内形成大的树冠。据测定,当年大多数品种的抽梢率在95%以上,3~4年生树高为1.5m~1.8m,冠幅在0.8m~1.2m,分枝总数达200~350根左右,最多的达500根。从生长看出,一般品种比名贵品种生长快,抽梢强的比抽梢差的生长快。如国外品种‘优雅’、‘花鸟’、‘金鱼椿’等,不但嫁接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快,树冠大冠形良好。从嫁接母枝的生长力来看,嫁接3~4年后,一般平均每株可剪取穗条约为100~150根进行繁殖,每亩就可剪取穗条7000~8000根。随着根龄加大,穗条会更多。在过去的几年中,用大树嫁接繁殖出的多品种、花形花色多样、花期长的茶花大树,深受各地园林、绿化部门和市民的欢迎,向生产部门供应了千余株大树,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性与抗寒性:过去,我们从云南和广西直接引进云南山茶、金花茶、小黄花茶等品种,由于生态条件不能适应,不但生长较差,亦不会开花。当用大砧嫁接以后,不但生长良好,而且提前开花,像云南山茶品种中的‘紫袍’等品种,在长沙点开花时,一株树达数百朵,花大鲜艳,真是喜人。从各品种生长发育和开花来看,大大大了它的栽培区域,提高了它的适应性和抗寒性。
5、嫁接的变异:从我们多年的实践来看,嫁接后所抽的穗条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变异,在大量的组合中,当年或翌年抽梢后,表现出枝条粗壮、叶片增大并有肥厚的表现。这种现象经3~4年以后就自然正常了。但有些品种在花色上有些变化,这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结论
对于低纬度和不同海拔高度的山茶种和品种,在搜集种质资源,建立山茶种质基因库时,因生态条件的不同,应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进行。以普通油茶或当地适应性强的品种作砧木,采用撕皮嵌接法和切接法的进行嫁接。它不但成活率高,亲和力强,而且生长良好,提早开花。它是可以在短期内将不同地区的品种集中一地,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建园技术和方法。同时又可在园内进行不同品种的适应性、抗性、品种组织结种、花粉组成和染色体等多方面的研究,为整理我园茶花地方品种,纠正同种异多和同多不同种提供了基本条件。它不但提高了山茶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抗性,扩大了栽培区域,又是科研和示范的基地,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山茶基因库建成以后,又为城市绿地、美化环境提供了大量的茶花大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