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包公棺木 到漳州找楠木
事情还得从包公墓的发掘开始说起。
1973年4月,包公遗骨出土于合肥东门一带,1063年入土的包公棺木底板重见天日,但棺木其余部分均已腐朽。
1985年,合肥城乡建设委员会包公墓园筹备组决定,按照史料记载的样式重修包拯棺木,仍以金丝楠木为原料。
金丝楠木生长于我国四川、云南等地,是制作棺材的极佳木料,但现已罕见。而包公墓一下需要长2.2米、直径22厘米以上的楠木22根。可四川无货,云南无货……直到1986年12月依然毫无进展。包公墓园工程已渐近收尾,如果再拖下去,就会影响次年墓园的对外开放。
筹委会决定派人去找。恰巧,漳州林场有个业务员到合肥联系业务,说漳州有这种楠木。于是,墓园的老园丁葛盛炎和工程师王元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二人持安徽省林业厅和合肥市政府的两张介绍信,走遍了漳州八个县的山岭沟洼,符合规格的金丝楠木依然杳无踪影。几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寻至南靖县,正在县里开会的时任和溪乡林业站站长游大深告诉他们站里还有几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