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木质化;四方形茎;倒卵形至长椭圆形的叶子对生,边缘通常3深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形状似马鞭状,夏秋间开淡紫色唇形花。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
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成4个小坚果。[1]
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产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选择土层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为种植地。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防止草荒,做到田间无杂草。田间长时间的大量积水有根腐病发生只要及时排水、松土就可以避免。